欢迎来访洛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信息 - 正文
政策信息

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更新时间:2017-11-03 16:36:59点击次数:7042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大方面任务之一。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些专家和代表认为,区域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报告相关部署介绍

(一)继续差异化地对老、少、边、贫地区和四大板块区域发展进行部署,明确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报告指出,加大力度支持老、少、边、贫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二)明确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协调发展城镇格局,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建设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部署。报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二、相关解读

(一)我国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不同地区实际情况,我国逐步形成了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十九大代表和专家指出,下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步入快车道,未来可能涌现新的区域化经济发展群。

 1.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员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近年已经在交通、产业升级和转移、生态环保等方面率先突破,目前的进展和成果超出原来预期。长江经济带发展也成效明显。我国已经全面建立覆盖全流域的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大工程建设。稳步推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促进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关检直通。

 2.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差别化区域政策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稳步推进,一批基础设施等重大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东北振兴持续深化,出台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中部地区加快崛起,2016年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20.6%。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3.国家级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重要功能平台建设成效凸显。2016年,18个国家级新区的GDP总量接近3.9万亿元,绝大多数新区的经济增速大幅领先所在省(市)的平均水平。

(二)城市群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形态,统筹协调和贯彻顶层设计是关键

 城市群将成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形态,我国生产力布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将围绕城市群进行。突破行政区划的城市群区域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建设等一体化,是城市群建设的主要内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方创琳表示,城市群已经成为今天和今后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在城市群空间范围内,将突破行政区划体制束缚,逐步实现城市群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城乡统筹与城乡建设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体化。

(三)要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对接

 “一带一路建设是影响全国所有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发展战略,是今后一段时期引领开放型经济提升的重要抓手。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体系中,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是基础,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和总体部署;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引领、支撑和桥梁,从全球和国家治理的角度,聚焦国际国内合作和区域协同发展,致力于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前者与后者相结合能够产生多重效应,激发区域发展的内生活力,将推动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经济轴带,由此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高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编辑:洛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