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洛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领导参阅 - 正文
领导参阅

关于促进洛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更新时间:2020-07-07 10:48:23点击次数:18463次

摘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国家战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重要政策相继出台,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我市职业教育存在整体水平不高、教师队伍不优、产教融合不深、开放办学滞后等问题,建议通过科学规划职业教育布局、出台深化产教融合激励政策、拓宽专业教师培养渠道、加强开放合作办学等举措,促进洛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重要政策相继出台,高职扩招百万、“双高计划”建设、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重大改革次第展开,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洛阳需要抢抓机遇,加大力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一、洛阳职业教育现状

我市现有高职院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29所(详见表1)。其中,1所河南省高职优质院校、3所国家级发展改革示范校、5所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6个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有4个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中德项目合作学校2所,开设中德高级汽修班4个;省职业教育强县3个(新安县、栾川县、嵩县)。高、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4万余人,每年向社会输送4万多名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

1  洛阳市职业院校基本情况

类型

数量()

学校名称

 

高职院校

4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1所省高职优质院校: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1所民办院校: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中职院校

省属中专

2

29

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洛阳经济学校

3所国家级发展改革示范学校:新安职高、栾川中专、嵩县中专

5所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新安职高、栾川中专、洛阳幼师、洛阳经济学校、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6个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新安职高、栾川中专、洛阳幼师、洛阳中医药学校、洛阳经济学校、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2所中德项目合作学校:洛阳经济学校、新安职高

职业中专

18

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洛阳幼儿师范学校、洛阳市中医药学校、洛阳市商业职专、洛阳市工业信息中等专业学校等

技工学校

9

河南省建筑安装技工学校、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技工学校、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工学校、中铁十五局技工学校等

近些年,我市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副中心城市建设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国家试点空白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先后开展了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及骨干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等一系列职业教育国家级试点(表2),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是河南省的国家级试点数量约为全国三十分之一,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洛阳市基本是空白,在河南省处于落后水平。

2   “十一五”以来职业教育国家级试点情况

区分

批次(时间)

全国()

河南(所)

洛阳(所)

国家示范性高等

职业院校

(2006-2008年)

第一批(2006年)

28

2

0

第二批(2007年)

42

1

0

第三批(2008年)

30

1

0

合计

100

4

0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02012年)

100

3

0

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4-2018)

第一批(2015年)

165

7

1

第二批(2017年)

203

2

0

第三批(2018年)

194

8

0

合计

462

17

1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152018年)

200

9

0

高水平高职学校

2019年——)

A档

10

1

0

B档

20

0

0

C档

26

0

0

合计

56

1

0

高水平专业群(2019年——)

A档

26

0

0

B档

59

5

0

C档

56

0

0

合计

141

5

0

备注:1.河南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2.河南高水平专业群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3.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价结果为暂缓通过)。

二是就业质量不高。根据表3,我市四所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毕业三年职务晋升比例、平均到500强企业就业人数分别为1.47%、28%(三所院校)、13人,全省平均水平为3.45%、49.22%、165人,尤其是四所高职院校到500强企业就业人数之和仅为51人,不足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1774人)的三十分之一。

三是教师队伍不优。我市四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只有40%左右(见表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51.78%)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80.12%),其中3所院校生师比超过省平均水平。且我市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操作能力较弱的问题,企业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兼任专业课教师缺少动力和渠道。

四是产教融合不深。我市四所高职院校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只有0.62(见表3),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83)。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平均值为7326课时(见表3),只有全省平均值的一半左右(省平均13815课时),市四所高职院校之和(29303课时)还赶不上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43900课时)。

五是开放办学滞后。虽然我市部分职业院校先后与德国、新西兰、泰国等开展联合办学和交流合作,但多为医疗、中式烹调等服务性专业,教育教学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在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大赛获奖数量等方面仍是空白(见表3)。

3  各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主要指标对比

区分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调查

1

就业率(%)

83.1

93.14

95.03

94.92

98.04

92.43

91.55

2

月收入(元)

2983

3350

3710

3356

4093

3232

3350

3

母校满意度

98

97.55

94

95.78

96

93.96

96.33

4

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

0.7

1.8

2.8

0.57

3.5

3.45

1.47

5

雇主满意度

93

96.9

90.1

97.33

96

93.94

94.33

6

毕业三年职务晋升比例(%)

38

31

15

——

80.71

49.22

——

资源

1

生师比

21.87

14.1

17.96

15.92

16.42

15.65

17.46

2

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41

41.04

45.94

29.13

80.12

51.78

39.28

3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0.32

1.13

0.7

0.33

0.83

9.83

0.62

国际影响

1

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时间(人日)

0

——

0

0

270

200

0

2

开发国(境)外认可的专业教学标准数

0

——

0

0

14

0.31

0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课程标准数

0

——

0

0

224

3.99

0

3

国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

0

——

0

0

7

1.14

0

服务贡献

1

毕业生人数

1402

714

1408

925

5968

2629

1112

2

就业人数

1298

687

1380

878

5852

2408

1061

留在当地就业人数

440

71

1005

81

4645

1202

399

到中小微企业服务人数

635

167

1204

608

2992

1491

654

500强企业就业人数

12

25

14

0

1774

165

13

落实政策

1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元)

14265

0

9044

11789

13115

13663

11699

2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946

322

283

286

950

476

459

在岗教职员工总数

818

322

305

310

923

638

439

其中:专任教师总数

631

212

241

204

840

445

322

3

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

16413

5102

3497

4291

43900

13815

7326

备注:《各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为各校根据教育部要求编制,反映2018年情况,为最新数据。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覆盖面更加广泛一方面形成“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层面的纵向拓展。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出,教育部支持山东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探索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4、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教育部为山东增加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计划另一方面,形成在校生教育、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普通中小学职业(劳动)培训的横向拓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二)产教融合更加紧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及专业。《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未来将形成城市—行业—企业—实训基地—工作室的产教融合试点体系。

(三)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更高一是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根据教育部《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建设100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选派一大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建成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二是教师培养更加专业化。山东已成为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试点,教育部将支持山东1-2所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分专业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四)国际合作更加深入职业教育已成为各地推进全面开放的重要领域,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以山东为例,《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出: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品牌建好青岛中德职业教育基地,总结基地“双元制”试点经验,推广建立中国特色“双元制”模式,推动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与德国、瑞士等国的企业、职业教育机构或行业协会深度合作,进行本土化实践,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承接“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建设一批鲁班工坊,推动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

 三、政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建设职教城促进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跃升

一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借助职教城建设机遇,按照优势学科专业相近、中高职衔接、资源共享、开放办学的原则,依托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理工等院校,开展中职与高职“3+2”、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中职与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3+2+2”职业教育,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对口贯通培养体系;扩大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辐射力和带动力,鼓励应用型本科开设职业教育二级学院,通过对外合作等方式,探索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体系,将职教城打造成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职业教育示范基地。二是探索“政府+企业+学校的建设模式。成立洛阳职业教育发展集团,装入国有职业院校资产,鼓励民办院校加入。学校负责教学、培训;集团对外开展合作、投融资。一方面,以财政投入为引线,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职教事业发展;另一方面,建立职教事业投资机制,吸引企业或者个人投入资金或者设备,或提供实训、实习场地等。三是谋划城多区”的布局。统筹我市城市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开发、重大项目布局等,将各县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纳入其中,以“教育飞地”的形式统筹建设。通过设立高职分校,或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实训基地等形式,与职教城形成“教学—实训”联动。

(二)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是积极申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河南是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省份之一。我们要利用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省里支持,申建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重点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行业和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实训平台。二是健全校企激励政策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资质的评价标准与认定机制,对进入国家、省、市产教融合有关项目的企业,细化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完善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相关政策,鼓励职业院校将教师开展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等社会服务纳入教师工作量,职业院校教师依法取得社会服务收入;职业院校所办企业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社会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所得合法收入经批准可用于绩效工资分配。三是实施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计划对接“565”现代产业需求,通过健全专业设置和调控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推广等服务重点围绕我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5G应用等新兴产业,依托职业院校建设区域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效。

(三)加大改革力度,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探索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探索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分明覆盖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通过健全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培养培训、资格准入、招聘聘用、职称评定、考核评价、薪酬分配等环节,推动教师聘用管理过程科学化。二是强化教师培养培训河科大、理工、洛阳师院等院校建立一批教师培训基地;支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职业院校建立股份制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以培养职业院校师资为目标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依托重点企业和科技园区,建立一批实践基地,强化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推动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三是改革教师招聘办法。支持公办职业院校根据岗位需求自主设置公开招聘条件,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直接面试、技能测试、考察聘用等方式招收高素质专业教师。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采用周转编制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鼓励职业院校设立产业教师(导师)等流动岗位,形成“固定岗+流动岗”、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兼顾的专业教学团队。

(四)加强开放合作提高洛阳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是深化现有国际办学项目。加入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深化洛阳经济学校、新安职高等学校的中项目合作,并依托中欧(洛阳)科创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项目,探索实施项目制办学模式,促进国际企业与洛阳职业学校共同开展项目开发和运行二是积极走出去开展服务依托洛阳海外经贸园区瓜达尔港自由贸易产业园、洛阳布哈拉农业综合示范区开展合作,为走出去的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三是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开展合作。基于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特征,我国沿海发达省市职业教育资源会随着产业转移而转入中西部地区。我市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与青岛、宁波等与我市有合作基础的沿海城市,以及国外沿线城市开展联合办学,利用其对外开放平台、引入其职业教育资源,发挥洛阳智能制造、工业设计、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建设“特色学院、特色专业、特色班”,打造洛阳职业教育国际化特色品牌。(执笔人:苏长彪)

(编辑:hengkaik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