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洛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领导参阅 - 正文
领导参阅

关于积极筹建我市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建议

更新时间:2017-02-17 15:20:54点击次数:3275次

所谓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是一些低碳排放量者向碳排放量配额者出售自己的配额,以降低高碳排放量者的减排成本。

G20峰会上,中美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的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明确了方向,标志着合作共赢,展示了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雄心和决心。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在2017年要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洛阳作为工业强市,要抢抓机遇,把碳排放量作为一种资源,广泛吸引发达地区、企业和投资公司参与交易,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与改善生态环境“双丰收”,加快实现 “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步伐。

一、我国碳交易试点城市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做法

2011年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2014年底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7个试点城市均发布了地方碳交易管理办法,并全部启动上线交易,共纳入排放企业和单位1900多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合计约12亿吨。试点地区加大对履约的监督和执法力度,2014年和2015年履约率分别达到96%和98%以上。截至2015年年底,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近800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25亿元人民币。

(一)北京碳交易主要做法:注重顶层设计。系统构建了完善的法规体系;科学管理配额,着力完善管控的机制;突出奖惩结合,依法行政,推动企业自觉主动履约;构建覆盖多主体、多品种、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机制,引导多无的主体参加等。北京的第三产业占比及其对GDP贡献率超过60%,加之第三产业单个企业排放量相对较小,所以,北京碳市场覆盖参加碳交易的第三产业企业多,纳入控排企业的排放量门槛也较低。

(二)湖北碳交易主要做法在全国7个碳交易市场中,湖北市场第六个启动运行;启动虽晚,但发展最快。截至2015年10月30日,湖北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2371万吨,交易总额5.7亿元。二级市场交易量、交易额等多项指标均为全国第一。其中,累计日均成交量5.1万吨,占全国60.5%。湖北还是国内首个外资主体参与的碳市场,具有较强的开放度,累计引进省外和境外资金1.5亿元。湖北碳交易试点的成功经验:湖北将综合能耗6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138家重点工业企业纳入碳交易,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在工业结构偏重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碳交易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实现低碳转型。湖北的第二产业占比及其对GDP贡献率约为50%,单个企业排放量较大,因此纳入企业也多属于第二产业的高排放企业,并且纳入控排企业的门槛也较高。

(三)深圳碳交易主要做法深圳的碳排放权交易所是全国第一家开业的,也是全国唯一获准引进境外投资者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城市。一是分管市亲自抓,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二是注重结合实际和发展特征。在借鉴欧盟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方案。与其他试点地区不同之处在于,深圳并没有对项目减排量产生时间做出限制。限制条件主要是针对项目类型和项目地区。三是注重制度建设和法制保障。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制定了《深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了碳交易市场建设利益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四是注重数据核查和过程监管。确保报告流程的规范、报告数据的质量和数据核查的独立客观。五是注重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对相关企业、第三方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的业务培训,提高企业对碳交易市场的参与度和信心。

(四)广东碳交易主要做法:广东和湖北作为省级试点,皆采用了配额竞拍机制。不同之处:广东省的配额分配是免费和有偿发放相结合,而湖北试点拍卖标的的来源为政府预留配额,而不是企业的分配配额。因此,广东是率先尝试配额有偿发放与定期拍卖机制的,也是将免费分配与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唯一试点,另外,《广东省2015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则在维持配额预发与有偿配额自愿购买的基础上,取消了竞拍底价的设置。截至2016年6月12日,广东碳市场累计成交配额3206.82万吨,总成交金额10.75亿元,分别占全国31.17%和36.92%,成为全国首个配额现货总成交金额突破10亿元大关的试点。

(五)天津碳交易主要做法:天津市与其他6个试点省市不同,天津市是唯一同时参与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及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直辖市。其在碳交易的产品类型、交易范围、制度设立等方面也自成一套体系。在确定配额时,天津碳市场在对该市“十二五”期间的碳强度下降指标、经济发展预测、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建项目投产运行规模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后,确定了碳市场2013—2015年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并在此目标下确定配额总量。配额发放方面,除了电力热力行业按照基准法分配配额,其他企业统一采用历史法,再结合企业当年实际产量予以确定。

二、开展碳交易能给洛阳带来什么效应

(一)经济效应。通过开展碳交易,如开展清洁机制项目交易,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发展低碳技术,培育出新的低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也可产生经济效益。据了解,全世界绿色市场价值将从2005年的2972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两万亿美元。过去10年杜邦公司通过节能减排使产能提高30%,能耗降低7%,温室气体减排72%,节省成本20亿美元以上。

(二)环境效应。通过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氧气和水蒸气增多,废气排放减少,环境效应显著。据了解,使用10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节约1.8吨标准煤;每年使用太阳能电池1000兆瓦,每年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

(三)社会效应。通过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能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在2012~2020年间,政府每投入10亿美元用于发展绿色能源,可创造3万个就业机会。

(四)道德效应。强调绿色低碳发展,可占据道德制高点,塑造新的形象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

三、筹建我市碳交易市场的建议

(一)吃透精神、抢抓机遇、奋力攻坚一是认真学习《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精神。《通知》主要部署了全国协同推进碳市场建设工作,明确了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包括8大部门32个行业,主要包括高耗能、高排放工业行业,以及民航业。据了解,我市18家工业企业将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因此,要吃透学透相关政策和交易规则,确保我市2017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启动。二是积极应对、主动作为,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首先,成立专家考察小组。组织专家团队、考察小组到各试点城市学习取经,研究相关政策,指导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其次,积极谋划申报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在全国选择30个左右典型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针对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前瞻性和创新性探索。我市应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将我市申报成国家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三是完善低碳发展顶层设计,尽快规划出台和立法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情,尽快研究制定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排放交易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推动碳基金、碳交易等市场化碳减排体制机制创新,“保证明年全国启动碳交易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四是打好碳排放核算提前量。从现在开始对碳排放市场要有正确的认识,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充分意识到早准备早获利,积极把握碳市场机遇,积极争取有利初始配额,10月份国家将开始碳排放初始配额分配,我市要对自己碳排放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熟悉初始配额核算的相关依据,最大化的争取有利配额。

(二)加强碳交易领域专家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智库的竞争力。一是组建碳交易领域人才资源库。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机关的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集中,科技人才荟萃,科技实力强的优势,把这些分散的力量组织起来发挥重要的作用。二是鼓励人才引进。通过引进人才的带动作用,培养、造就更多的相关专业人才。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人才培育机制,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培养一批了解碳市场相关政策、掌握碳市场交易规则、能熟练使用碳资产管理相关工具的专业性人才,培育一批真正的“河洛工匠”。

(三)探索建立跨区域碳交易市场。按照区域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的需求,立足洛阳,辐射豫西,整体谋划,多方合作应对,力争实现区域共治共建,为全省、全国提供示范和样板。

(四)探索碳排放交易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一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分配办法,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等生态考核指标和办法,提高奖补额度。二是对扶贫开发重点县予以倾斜支持。给连片扶贫地区参与的碳交易给予免税等政策优惠。三是探索发展排放权交易下的林业碳汇交易。林业碳汇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使林业经营者通过可持续经营森林增加碳汇,并经由交易体系获得收益。同时,还可以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真正建立起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对林区和林农的精准扶贫。让产业从褐色向绿色转变,符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要求。

(五)鼓励我市光伏企业参与光伏扶贫工程建设。一是协调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我市支持光伏扶贫的具体政策措施和相关优惠政策。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按照保本微利原则,为光伏扶贫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

(六)加大碳交易的宣传力度。结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 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碳排放权交易的重大意义、国际经验、政策措施,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提高社会各界对碳交易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支持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编辑:hengkaik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