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3月3日,市政府研究室组织召开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专题座谈会,市政府办(金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相关业务骨干参加,共同讨论交流如何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会议指出,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是强链补链固链的生力军,也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蓄水池。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69家,构建了国家级企业为龙头、省级企业为主干、创新型企业为基础的良好梯度培育格局。
洛阳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特点与金融需求,积极探索金融在科创领域的落地应用,扎实开展科技型企业无贷户“破冰”行动,“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活动等,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565.83亿元,同比增速19.1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48个百分点。分层建立上市梯队,全市15家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6家,143家上市后备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94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河南省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华泰—洛阳国宏产融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专精特新)”,发行规模1.33亿元,票面利率2.67%,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多个重要领域。
会议认为,我市在金融创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服务创新不足、融资渠道单一、信息不对称、政策执行力度不强等问题。下一步,要积极学习借鉴郑州等外地市先进经验,引导银行开发更多适应“专精特新”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信贷产品,不断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推出“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协同融资模式,提升产业链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差异化考核、容错免责等制度,塑造相对宽容的创新投资生态,赋能关键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发展。